
截圖
楚天都市報3月23日訊(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何笑叢)3月14日,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江南社區滿足“疫情零發生,防控全到位”等條件,被公示為武漢市第四批無疫情社區。從1月27日開始,社區里便活躍著25名來自光谷建設公司的志愿者,做值守,幫消殺,做保供,為社區居民們排憂解難。
“現在下沉社區、難顧小家,是想著多出一份力,疫情就有可能早點結束,每個家庭都能開開心心散步,安安心心外出。”志愿者陳順超說出了自己和身邊伙伴們的心聲。
守好社區大門,可以溫情勸說還要能受委屈
社區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。對下沉社區的志愿者而言,如何協助江南社區工作人員做好轄區內光谷理想城、萬科城花璟苑、拿鐵公寓、后山小區)4個小區出入口的值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。
在制止沒有正當理由想要外出的居民時,志愿者們會分情況進行溫情勸導。“碰到想要出去的年輕人,會告訴他這個病傳染力比較強,為了家人們的健康,沒有特殊理由千萬不要出去;遇到年紀大一點,并且比較固執不聽勸導的,會撥打他家人的電話,讓親人間相互溝通。”志愿者許炎說,經勸導后,大多數居民都能配合返回家中。

志愿者們也經常遇到不被理解的情況。有志愿者在勸導過程中遭到了個別人員的謾罵,但他們還是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著。
中午吃飯時,他們都選擇在門口露天崗亭處扒兩口,以節約時間,飯后繼續值守;累了、困了,就輪流在私家車里歇一會。他們就這樣在每一天平凡的值守工作中,為“無疫社區”筑起了第一道牢不可攻的防線。
一天采購上10次,清楚居民所需不知自家缺啥
嚴控出入只是第一步,只有滿足居民們的基本生活需要,讓他們從“不能出去”轉變為“不想出去”,才能真正保障社區的安全。
為盡可能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,志愿者們每天對居民們團購的食品、用品等物資進行搬運、分類、標記、碼放,并對照物資清單組織居民有序拿取。
同時,要為有需求的居民們跑腿買藥。面對每天新增的藥物訂單需求,志愿者們有時需外出采買10多次,一天下來身上的衣服都會汗濕。
考慮到社區內一些老人出行不便且不會使用網絡進行快捷支付,志愿者們在搜集好獨居老人的需求后,將蔬菜、肉蛋、水果等物資直接送家。

有一天,獨居家中的80多歲老人來到小區門口,要求去自家菜地摘菜吃,但不能外出。了解到老人放心不下菜地,想吃到菜地里種的新鮮菜時,志愿者王松立即找來鋤頭,到老人指定的地方挖出了菜給他。
志愿者們清楚地知道并解決每一戶居民的生活需求,卻很少關心自己家里缺什么,雖然每天都回家,但已很久都沒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過飯、聊過天了。
居民電飯煲壞了,他們到超市開視頻幫選購
隨著居家時間不斷延長,居民們的需求從最開始的生活物資、藥物采買演變為涉及生活各方面的需求。群眾事、無小事,志愿者們拿出“十八般武藝”主動幫助居民們解決各個性化類問題。
有位居民在微信群中求助,說家中電飯煲壞了,沒法煮飯吃。志愿者當天就驅車前往超市,一邊與居民視頻通話,一邊選購產品,最終及時買到了居民滿意的商品。

有些居民已居家隔離多日,私家車已很久沒啟動過了,車內的電瓶長期不用就會虧電。志愿者們主動在微信網格群中詢問有沒有需要發動汽車的居民。一時間,居民們紛紛群里接龍報名、尋求幫助。
居民們每天將車輛停放信息寫在紙條上后,志愿者們統一上門取紙條與車鑰匙,將車發動完畢后再將鑰匙歸還。志愿者李輝介紹,每天大家都會抽空輪流幫業主們發動汽車,平均每天會發動6臺車。

在社區“戰疫”前線,志愿者們每一天的工作忙碌又充實,不管多難、多累,他們并肩作戰,用責任與擔當,傳遞服務溫暖和戰勝疫情的希望。